深刻体悟沂蒙精神基本内涵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东时对沂蒙精神进行了深刻论述和科学定位。他深情指出:“山东是革命老区,有着光荣传统。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对我们今天抓党的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他明确定位:“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这一重要论述,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高度,深刻揭示了沂蒙精神的特质和内在机理,为我们研究和弘扬沂蒙精神提供了历史思维和根本遵循,为进一步丰富、完善和升华沂蒙精神内涵确定了新理念、新视域、新阐释和新境界。
  2021年9月,中央宣传部公布了党中央批准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第一批伟大精神”,其中“沂蒙精神”位居前列。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山东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重大牺牲和贡献的历史褒奖和时代彰扬。今年5月28日,山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要求“大力弘扬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要求和中央部署审定下确认的沂蒙精神基本内涵,站位高远、思想深邃,内蕴宏富、催人奋进,饱含着丰厚的政治分量、理论含量、精神能量和实践力量。这一“基本内涵”,从实践层面上体现了沂蒙精神的创造主体及其相互关系,从理论层面上揭示了沂蒙精神的内在机理与生成逻辑,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沂蒙精神孕育生成的时代特征、沂蒙精神创造主体的双向互动、沂蒙精神知情意行的内在机理和沂蒙精神传承弘扬的永恒价值。沂蒙精神基本内涵的明晰和确定,是沂蒙精神内涵演进史、理论研究史和精神弘扬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独特的时代价值。
  从实践层面深刻把握沂蒙精神的创造主体及其相互关系
  “党群同心、军民情深”,具体体现了革命战争年代山东根据地和解放区党政军民之间的密切交往关系与革命实践路径,是一种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以心换心、同向同行。这个层面充分映照了沂蒙精神的政治品格和生动实践。党和人民军队“爱民为民”与老区人民群众“爱党爱军”双向互动、共生共荣。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由初心使命、忠诚担当而内生的默契是“同心”,即志同道合、心心相印,同呼吸共命运;人民军队和人民群众由抗日救国、无私奉献而外显的表征是“情深”,即情同手足、同舟共济,同甘苦共生死。这两句内涵表述,会令人情不自禁地联想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那些视死如归的大义壮举和荡气回肠的大爱情怀。我们说,一种精神,只有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时,才能最大程度地彰显其社会价值和奋进动能。在这方面,与时偕行的沂蒙精神堪称典范与丰碑。
  首先,“党群同心”,作为沂蒙精神基本内涵的核心和基点,是伟大沂蒙精神的本质特征和政治根基所在,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党的群众路线,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亲民、爱民、为民”的根本宗旨和人民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忠诚担当,是一种由表及里的渗透和交融。这种“党心为民、民心向党”的互通共融,是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初心使命、宗旨意识、群众路线、优良作风、党的建设的根本体现,是沂蒙精神的本源和根脉。提起“党群同心”,自然使我们联想起沂蒙第一个党支部、莱芜中共山东省工委、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等十大起义、沂蒙母亲王换于,以及山东根据地的减租减息、“三三制”民主政权、《人权保障条例》、大生产运动、识字班、庄户学、土地改革等。
  其次,“军民情深”,作为沂蒙精神基本内涵的表征和亮点,是伟大沂蒙精神的动力之源和胜利之本,是党群同心的生动展现和鲜明标识,体现了人民军队为人民安危而苌弘碧血、出生入死的牺牲精神和人民群众为拥军支前而毁家纾难、参军参战的奉献精神,是一种由知到情的陶冶和化育。这种“军爱民、民拥军”的同频共振,铸就了“军民团结如一人”的钢铁长城,是沂蒙精神的主体和砥柱。提起“军民情深”,自然使我们联想起第一一五师的《八路军拥政爱民公约》、喊出“谁第一个报名参军我就嫁给谁”的梁怀玉、“朝阳官庄彭大娘”、“菩萨司令”廖容标,以及渊子崖自卫战、大青山突围战、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南下干部等。
  沂蒙精神的创造主体是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山东党政军民命运共同体,是山东根据地“党政军”和“人民群众”这个双重主体双向互动的结果。在革命战争年代,党组织、党指挥的军队、党领导的政府(政权组织)是浑然一体的。这是当时的管理体制、组织系统和革命斗争需要所决定的。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1月视察沂蒙革命老区时,语重心长地说:“我们的革命政权来之不易,主要是党和人民水乳交融、心心相印,党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人民谋解放而领导人民展开革命斗争;人民群众真正跟党走,相信我们的党,在党的领导下为人民解放事业无私奉献。”所以,我们不能把沂蒙精神单纯地看成是一种源于老区、生于基层、长于群众的地域性原生态的“草根”精神、“地气”精神、“平民”精神。实质上,从发生学、系统论的本原角度追根溯源,沂蒙老区人民那种诚朴的爱党忠心、爱军情怀和奉献精神,也是在中国共产党的直接领导、感召、培育、影响和引领下逐步产生与发展起来的,是党的先进性、正确性、群众性和服务性,是人民军队为民族独立和解放而杀敌护民的英雄壮举和牺牲精神,唤醒了沂蒙人民的政治觉悟,赢得了沂蒙人民的衷心拥戴,由此而从根本上激发、催生和坚定了沂蒙人民对党、对人民军队的誓死捍卫和真诚热爱,从而使党群、干群、军民成为“同心”“情深”、团结一致的坚固整体。
  从理论层面深刻把握沂蒙精神的内在机理与生成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沂蒙精神是由山东革命老区“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水乳交融、生死与共”,充分体现了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引领下山东党政军民形成的那种融合共生的格局,构筑了融洽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军民关系凝结而成的命运共同体。这个层面高度凝练了沂蒙精神的鲜明特质与深刻内蕴,把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通过实践形态升华为价值形态,揭示了我们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历史逻辑和沂蒙精神的深层成因,指明了我们党永不褪色、长期执政的必由之路,阐释了沂蒙精神之所以入脑入心、接续永存的内在机理和内生动力。在沂蒙精神中,不仅蕴藏着共产党人“从哪里来”的精神密码,而且树起了共产党人“到哪里去”的精神路标。这就是矢志不渝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恪守“人民至上”的党性原则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构筑牢不可破的党群、干群、军民关系。这既是沂蒙精神的创生之根、发展之本、文化之魂,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乳交融、生死与共”,是沂蒙精神基本内涵的特质和支点,凸显了山东党政军民同呼吸共命运、同甘苦共生死的一体化融合状态。这种“党群鱼水相融、军民生死相依”的人民主体思想和党的群众路线,是沂蒙精神的内在动能和生成逻辑。提起“水乳交融”,自然使我们联想起沂蒙红嫂明德英、张淑贞、祖秀莲、方兰亭和胶东乳娘、战地托儿所等;提起“生死与共”,自然使我们联想起根据地反“扫荡”、马石山十勇士、“何万祥英雄连”、沂蒙六姐妹、陈毅担架队、“一门三烈刘永良”等。同时,在“水乳交融、生死与共”中,还隐含着一条中国共产党贯穿百年的红线,这就是“加强党的建设”。在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核心就是体现“党群干群关系”的“党的群众路线”,这也是中国革命之所以最终取得完全胜利的关键所在、命脉所系。
  回首历史,沂蒙精神孕育生长之初就深深烙上了党和人民军队的红色基因:其一,山东党组织最早的创立者与领导者、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曾回家乡沂蒙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和发展进步青年,涌现出刘晓浦、刘一梦、李清漪、李清潍、刘鸣銮等一批共产党人,由此而开启了沂蒙精神的破题之笔。其二,曾经在山东根据地和解放区任职的党政军高级领导干部,如徐向前、罗荣桓、陈毅、粟裕、朱瑞、郭洪涛、陈光、张经武、萧华等,都是由中共中央从延安派到山东工作的久经考验的杰出红军高级将领;而驻扎在沂蒙的八路军一一五师,也是由优秀红军指战员组成的一支精锐部队,传承了中国工农红军井冈山斗争、苏区反“围剿”和万里长征的革命精神与优良传统。其三,革命战争年代的山东根据地直接接受延安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指挥,毛泽东、朱德等给山东党政军领导人拍发的电报达110多封。其四,受党中央委派,刘少奇1942年亲赴山东根据地检查指导工作,言传身教、率先垂范,带来了弥足珍贵、影响深远的群众工作经验和群众路线观念。就此而言,沂蒙精神的成长和结晶,从一开始就注入了共产党人的先进思想和人民军队的红色基因,汲取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革命实践和理论创新。
  上述“党群同心、军民情深”的实践层面和“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理论层面,互为补充、相辅相成,既有历史的穿透力和实践的指导力,又有精神的感召力和理论的引领力,进而构成了一个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一方面,“党群同心、军民情深”真实反映了党政军民的融洽关系和时代特征,能够让人们具象化地生动感知沂蒙精神中“党为民、民向党”和“军爱民、民拥军”的双向互动关系,立体展现了山东党政军民肝胆相照、共克时艰的历史画卷,以及积极投身正义战争和革命运动的鲜活实践。另一方面,“水乳交融、生死与共”作为沂蒙精神的深刻内涵和生成机理,从动因和成因上深度揭示了沂蒙精神的特质、“群众路线”的实质和“党的建设”的本质,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党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和行动认同,使我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沂蒙精神“对我们今天抓党的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这一重要论断的伟大意义和使命担当。
  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伟大革命精神同根同源、一脉相承。在血火岁月中铸就的沂蒙精神,蕴涵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强的党性修养、坚韧的革命意志和坚实的使命担当。时代变迁,精神永恒。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历史符号、一座精神高峰、一篇英雄史诗,伟大的沂蒙精神迄今依然绽放着耀眼的时代光芒。作为齐鲁儿女,我们应当增强历史自信、强化历史担当,不断研究、阐发、弘扬和践行沂蒙精神,让沂蒙精神真正融入血脉、注入文化、走入生活、深入人心,在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聚力推进山东现代化强省建设中笃行不怠,以“走在前、开新局”的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作者系山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院原一级巡视员)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沂蒙精神

“沂蒙精神”的提出、凝炼与理论升华

2024-11-21 20:26:36

沂蒙精神

沂蒙红色歌曲融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

2024-11-21 20:28:48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