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南昌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对策思考

2024-01-23 0 722

何丽君

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历史的重要见证,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党的十九大报告也强调, 要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总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高度重视红色传统、红色基因、红色精神的继承和弘扬,作出了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南昌保护与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弘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南昌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历史与现状的分析

(一)南昌红色资源基本情况

南昌是人民军队的诞生地,军旗升起的地方,经历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留下了八一起义“一馆五旧址”、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及陈列馆、邓小平旧居与工作车间、小平小道陈云旧居陈列馆、中共中央东南分局旧址、梅汝璈故居、方志敏烈士墓等30余处革命旧址和红色文化场馆。近年来南昌市、各县(区)加强革命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一批纪念设施及遗址得到修护,不断加快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建设,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了国家、省、市为主体的三级教育基地网络,共有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2个(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个、全国国防教育基地2个、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7个、省级高校红色育人实践基地3个)。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南昌依托新媒体为红色文化的传播提供的新载体、新平台和新方式,积极做好红色文化资源深度融合的“红色”文章。

(二)南昌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保护利用现状

1、优化红色文化资源的发展环境。一是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纪念场馆及文物遗址的提升改造。近年来南昌重点实施了八一起义“一馆五址” 陈展提升工程、小平小道陈云旧居陈列馆提升改造工程、中共中央东南分局旧址陈列布展等项目,对贺龙指挥部旧址等革命旧址周边环境进行整治,融合现代科技的南昌军事主题公园正式也对外开放。二是完善优化红色文化资源的管理格局。近年来,南昌市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整合优化红色文化资源管理格局。如将市博物馆、市民俗博物馆分别从朱德军官教育团旧址、贺龙指挥部旧址撤出,统一交由八一起义纪念馆管理使用;将中共中央东南分局旧址交由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管理,形成了南昌新四军 “一馆两旧址”管理模式;组建我市小平小道陈云旧居陈列馆,统一管理小平小道陈列馆、陈云旧居、陈云旧居陈列馆(原江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保护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奠定了坚实基础。

2、多渠道融合开发红色旅游资源。一是加强宣教功能。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等一系列抓手,整合红色历史文化资源进行社会教育、社会动员。近几年来,南昌加强了教育基地建设,注重挖掘文物宣教功能,以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平台,密切与学校、党校、武警、机关等共建合作,策划开展系列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形成红色+ 教育研学模式,建立了一批以纪念馆、革命旧址、博物馆等为代表的研学基地。二是积极利用文物资源发展旅游,打造了以八一馆、新四军馆、小平小道、陈云旧居陈列馆等红色文化遗迹为核心的红色文化旅游线路,借助南昌英雄城丰富红色主题文化活动,加载夜游八一馆、夜游赣江等夜间旅游项目,形成吸引外地游客的夜生活品牌。三是不断加大红色资源开发利用投入。近年来,南昌市持续推进红色资源文旅融合深度,革命文物保护不断加强,先后投入近 5000万元对八一总指挥部旧址等革命旧址进行修缮,并配备相对完善的消防、安防以及防雷设施。投入近亿元对贺龙指挥部旧址等革命旧址的周边环境进行整治,拆除了一些周边危旧建筑。2017年,南昌为纪念八一起义暨建军九十周年,投入投资1.2亿元,对八一起义“一馆五址”等红色文化资源陈展进行提升改造。四是在开发红色旅游项目上注重运用科技手段,加快推动科技与文物保护开发利用的深度融合, 充分运用声光电、AR、 VR、现代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加快数字化红色文化场馆建设,推出“互联网+”服务,如在八一起义纪念馆展览中设置了《攻打敌军指挥部》等大型多媒体场景、360度全息柜、多通道环幕投影技术;在贺龙指挥部旧址展览中设置了VR 体验,将红色文化与VR 技术结合,利用虚拟还原和全视野引擎技术,让参观者身临其境地体验南昌起义战斗,实现了由“参观者”到“现场目击者”的身份转变,增强了展览的表现力、感染力、冲击力。

3、加强红色资源研究。近年来南昌市不断加强红色文化场馆和革命旧址的史料研究,扩大研究的广度、深度和高度,将原来零散型、碎片化的红色资源进行了整合深化研究,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深入提炼革命文物蕴含的历史内涵、文化元素和红色基因,努力建成具有南昌特色的红色文化体系。如围绕八一起义“一馆五址”研究了 “八一精神”、围绕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挖掘了“铁军精神”、围绕小平小道研究了改革开放思想萌芽等,为传承红色文化基因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保证。

4、开展多元化的推介宣传活动。近年来,南昌加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结合的宣传以及科技运用保护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全面唱响“千年豫章郡·天下英雄城”城市品牌,旅游知名度不断提升。一是先后投入1亿多元在CCTV1、CCTV13频道黄金时段投放“天下英雄城”旅游形象宣传广告片,从多维度面向全球展示我市红色文化形象。通过江西卫视、昌北机场、南昌西客站、南昌火车站、南昌地铁电视等持续投放“天下英雄城” 南昌旅游形象宣传篇。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日本东京银座分别投放英文版、日文版“天下英雄城”南昌城市形象片(15秒、30秒), 从不同角度展现南昌红色文化。通过全国晚报协会、地铁报联盟邀请了全国主流晚报、新华网、央广网、凤凰网等42家媒体集中对南昌红色文化符号进行广泛宣传推介。同时在南昌日报、南昌电视台、南昌广播电台等媒体设立“畅游南昌”、“欢乐南昌行”、“周末去哪儿” 等文旅专版(专栏)。二是加强与热点新媒体合作,进一步强化“天下英雄城”、“文化南昌”公众号、官微、官网、南昌旅游资讯网等运营,借助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推出了最 “燃”的红色文化、最“酷”的南昌旅游时尚活力、最“趣”的南昌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微视频。三是举办品牌活动,连续举办了6届中国·南昌国际军乐节。围绕重大节日举办系列主题纪念活动,如围绕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举办了《江西(南昌)人民抗日斗争史迹展》精品展览等纪念活动,围绕八一南昌起义暨建军九十周年举办了12项纪念活动。

二、新时代南昌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机遇

新时代,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正在形成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一带一路” 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叠加的深入推进等等,为开发利用南昌红色文化资源带来了重大机遇。

(一)党和政府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指引

1、制定相关规划为发展红色旅游提供战略指导。发展红色旅游是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手段,党和政府制定的关于发展红色旅游的系列规划纲要,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指引。自 2004 年以来,国家先后联合印发了《2004—2010 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 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16- 2020 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这是党中央立足国内外发展全局,为推动红色旅游可持续健康发展制定的纲领性规划。在此规划纲要指引下,专门成立了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和办公室来领导全国红色旅游工作,为红色旅游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制定了一系列与之配套的措施,并且拨出专项资金用来支持其发展。尤其是《2016-2020 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突出强调了红色旅游在推进脱贫攻坚方面的作用,为新时代革命老区打赢脱贫攻坚战、助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可行之道。这些规划纲要的下发,为我们根据自身实际状况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规划和方案提供指引。

2、出台相关政策为保护利用革命文物提供指导。革命文物是革命历史的物质载体,党和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是对其进行开发利用的政治指导。近年来,国家先后发布《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 年)的意见》《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等,为新时代保护利用好革命文物、传承好红色记忆直接提供政策指导。尤其是《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 年)的意见》是我国首个以革命文物为专门对象的中央文件,明确了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主要任务、重点项目和实施保障,是保护利用革命文物的纲领性文件,为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提供了战略性指导。此外,《烈士纪念设施规划建设修缮管理维护总体工作方案》为推进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工作提供了纲领性文件,《关于在重大活动中进一步发挥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作用的通知》为新时代充分发挥革命纪念馆在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提供方向引导。

3、强化国家战略扶持。“十四五” 时期,国家将纵深推进“一带一路” 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全面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重大战略,南昌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枢纽地位将进一步凸显,特别是国务院批复同意江西设立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将进一步助推南昌旅游国际化发展,为红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和更多发展新机遇。文旅部《“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出炉,为南昌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创新升级、多元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扶持。

4、科技赋能拓展红色文化传播拓宽空间。随着5G、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泛终端”的传播模式让文化的“公共空间”迅速从线下向线上空间转移,以数字技术为驱动力的互联网让场景的叠加更多元、更丰富,AR、VR 等技术的成熟更使得场景可以在虚拟和现实之间自由转换。技术赋权使得大众传播进入“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新阶段,更让受众追求“共享”与“分享”。如借助网站、微博、微信、抖音、快手、今日头条等媒介平台,有助于丰富红色文化的传播手段,提高红色文化信息服务的个性化和定制化,增强红色文化的亲和力、感召力,为红色文化资源注入了时代元素,便于实现红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借助网络媒体,通过综合运用文字、图片、视频、音频、H5 等内容载体,便于推动红色文化资源向可视化、动态化、多维化转变,促进红色文化实现智能化传播。网络媒体不但使红色文化的内涵丰富化,而且使红色文化的影响力扩大化。据《第 44 次互联网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19 年 6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 8.5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 61.2%……手机网民规模达 8.47 亿”,红色文化在占领网络阵地方面大有可为。以江苏省为例,该省通过启动“红色文化资源融媒体聚合平台”项目建设,聚合各展馆资源,源源不断地生产出全新的、极具传播时效的专题内容,先后制作了“追寻·铭记·传承——中国共产党在江苏”3D 虚拟展馆、“华中抗战的长城——新四军在江苏”网上展馆、“砥砺奋进的江苏”大型主题图片展网上展馆、“全景祭忆追思同胞”——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死难者VR 纪念馆等;2018年1月,新华日报网上报史馆建成,该省新闻网开设的《红色基地》栏目,涵盖了近百家红色场馆的展陈内容,已成为“红色文化资源融媒体聚合平台”具有很强观赏性的子项目内容。

三、新时代加强南昌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体制机制,加强统筹领导。鉴于南昌红色资源各成体系、管理部门涉及较多以及点多、弱、散的特点,建议借鉴重庆市红岩联线的操作模式和成功经验,一是依托搭建统一的红色文化资源平台,由宣传、党史、财政、教育、文物、民政、档案、共青团、红色旅游等相关部门共同组建南昌市红色文化资源规划利用联席会议制度,做好顶层设计,打破多部门分头管理的局面,形成各职能部门在规划、协调、保障及监管等方面的合力,努力实现市内红色文化资源的有效整合,实现对南昌红色文化资源的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统一规划,以及统一的市场推广和宣传。二是创新运行管理机制,探索成立南昌市革命历史博物馆,探索一总多分“总分馆”制来实现对分散的红色文化资源的业务统领,鼓励分馆之间跨区合作形成“红色联盟”。放大红色文化资源利用的集群效应,形成总馆与分馆、分馆与分馆之间的连线、连通、联动的格局,分馆作为红色文化资源的分展示中心,人事、财务等各自独立,由总馆对分馆进行分类指导,分类考核,进而激发分馆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二)加强顶层设计规划。一是建议出台南昌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行动规划。将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旅游发展规划、交通建设规划等进行对接和融合,高起点、高标准制定全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行动规划,明确区域定位和总体布局;同时将红色旅游纳入全域旅游规划,制定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切实可行的规划实施方案。二是编制红色资源重点片区规划。根据红色资源分布特点进行划片区规划编制。三是绘制南昌“红色地图”。借鉴上海、浙江的做法,绘制南昌“红色地图”,对南昌的红色文化资源以目录的形式在地图上呈现出来,同时制作手绘版、电子版地图,扫描二维码可供网上浏览。

(三)多渠道筹措红色资源开发利用资金。建议多元筹措南昌市红色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经费,实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以解决因资金投入不足或资金投入区域不平衡带来的文物保护不平衡。一是加强政府财政保障。贯彻落实《江西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实施方案》,将革命文物保护作为支持重点,进一步完善革命文物保护财政保障机制,除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财政补助资金,加大市级和区县配套资金,建议设立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专项经费,用于红色文化资源的修缮保护和提质改造。对于产权私有的不可移动文物,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及协调工作,厘清产权归属,明确其管理权、使用权和受益权。;全面实施革命文物相关财政资金的绩效管理,强化监督审计,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健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多元投入体系,积极引导社会资金采取合作、授权、独立开发等方式,参与革命文物保护,发展红色旅游。二是以市场手段配置资源。改变单纯依靠财政投入的现状,可适当引入社会资本的加入,为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注入长期活力。探索“公办民营”或“民营公补”模式,委托社会机构参与政府财力投入的红色文化资源的运营管理,实现政府从全过程介入向“前端政策设计、中端监管调控、后端绩效评估”的转变。研究制定相应的税收、财政配套激励政策,降低社会力量参与红色文化资源建设的门槛。完善基金会、理事会、慈善制度,探索并完善服务外包、公开竞标、项目授权、财政补贴等机制,形成社会资本共建共享公共事业的新格局,在鼓励社会参与中加强管理创新。

(四)优化红色旅游产品供给。一是完善红色旅游产品体系,坚持保护革命旧址与弘扬八一精神相结合,大力推动红色文化资源与文化旅游名城(镇)、风景名胜区、旅游景区、美丽乡村等融合发展,推出一批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重点建设国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打造一批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形成本市红色旅游品牌。二是制定实施全省中小学研学旅行计划和有关标准,将红色研学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统筹考虑,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大力开发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夏(冬)令营等研学红色旅游产品;深入挖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红色文化内涵,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在中小学开展研学旅行和“实践课堂”活动,在高校开展红色旅游主题实践教育活动,讲好红色故事,传播红色文化。三是加强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创新红色旅游展陈方式,依托革命旧址兴建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等,设立红色旅游革命教育基地。充分利用科技工程、科普场馆、科研设施等发展红色科技旅游。

(五)创新宣传方式,提升红色文化资源影响力。一是拓展多元化传播渠道。在传播方式和渠道上,更多地运用数字媒体技术、网络社交媒体平台等,创造出南昌红色文旅IP,更好地推广和展示南昌的红色文化。建议在“云上南昌”平台上开辟宣传红色文化的特色化网络专栏,开辟网上学习、交流等互动性、参与性活动。二是创作更多精品力作。充分利用八一南昌起义等素材,创作和制作一批反映红色南昌的影视艺术作品,打造独具特色的南昌红色文化品牌。三是举办红色文化主题活动。结合重大事件、重要节日庆典,面向老、中、青等不同群体,特别是吸引周边大学生参与,不定期开展红色文化研讨会、红色发展论坛、红色文化讲座和演讲等红色文化主题活动。

(六)加强南昌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研究。切实贯彻落实《江西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 年)实施方案》,加强革命文物研究、保护、管理、利用人才队伍和师资力量建设,满足革命文物保护机构自身建设和社会需求。一是建立专家资源库,加强对南昌市红色文化资源的研究。在挖掘、梳理、整合党史资源的基础上,依靠广大理论工作者的悉心研究促进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整合各高校、社科研究机构党史学术资源,建立专家资源库与专家定期联系沟通机制,实行联动开发模式,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学术研究。在研究内容上,应根据新时代发展,应注重挖掘南昌红色文化资源的时代价值,结合当前时代特征深入研究红色文化资源价值表达的话语体系,进而向青少年、党员干部以及社会民众等加以阐释,而不能让研究仅仅成为体制内的自娱自乐。二是以学术研究带动红色资源学科建设,将研究成果转化成可利用的产品和项目。在开展学术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发掘弘扬红色资源中历史、现实与未来衔接的生命活力,使之成为教育民众,尤其是教育干部、青少年和知识分子的优良教材。此外,实行“校企联动开发模式”,努力将高校的专家学者的党史研究成果转化为话剧、图片展、纪录片等红色文化产品,实现红色文化资源产品的不断创新,以适应参观者需求的变化。同时建议加强革命纪念馆与高校的馆校合作,由革命纪念馆提供红色文化元素,高校提供人力支持,共同对纪念馆的馆藏文物进行深入研究,挖掘其背后的故事。

( 作者系南昌社科院研究人员)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学习时间-让工作学习生活更高效 文化旅游 新时代南昌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对策思考 https://learningtimes.cn/8.html

已是最后文章
已是最新文章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