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
1月1日总校(第五期)和第二分校(第二期)在陈庄联合举行毕业典礼,欢送13个连队的毕业学员到晋察冀和第一二O师部队工作。
1月5日第一分校师生经过长途跋涉,到达山东省沂南县孙祖乡,归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及山东纵队领导和指挥,为山东抗日根据地培养干部。
1月27日毛泽东、王稼祥、滕代远致电聂荣臻等,指出:抗大以培养八路军及其游击队之军政干部为目的,将来学生之来源以八路军战士及干部为主,毕业生应分配到八路军工作。
2月6日张际春就总校新的转移中的政治工作发布政治训令。训令指出:为了适应目前政治形势与政治任务的需要,为了继续开展敌后国防教育事业,为了更紧密地适应我八路军及华北抗战各个地区的要求,必须更好地布置和分配培养干部的力量,尤其必须把我野战军指挥机关(指抗大总部)放在更适当的位置上,以便统一地领导和全盘地照顾各地区教育单位的工作,因此我野战军机关奉中共中央与第十八集团军总部命令向新的地区转移,不日即将出动,这是我野战军新的转移的基本意义和原则。
2月10日总校奉中央军委命令从河北灵寿县陈庄出发,向山西省武乡县挺进。
同日中央军委电示八路军、新四军,要求在江南、皖南、皖东、苏北、淮北等地创办抗大分校。
2月24日中央军委电令:华中立即成立抗大分校或新四军干部学校。由晋东南开赴抗大分校一部分到华中,以作华中学校之基础。
同日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新四军第六支队党委决定以随营学校为基础组建抗大第四分校。
2月26日总校到达晋东南武乡县的洪水、蟠龙镇一带。不久,与何长工、赖光勋率领的抗大第一分校留守大队会合,胜利地完成了挺进晋东南的任务。
3月18日第四分校在新四军游击支队驻地安徽省涡阳县麻冢集“精忠堂”举行成立大会暨第一期开学典礼,彭雪枫作了《要立志做一个政治的军事家、军事的政治家》的著名讲话。
3月19日第三分校第一期在延安大礼堂举行毕业典礼。出席大会的有王稼祥、陈云、萧劲光等。陈云在会上对毕业同学提出要求:“一、不怕做小事;二、对老干部相处要好;三、在工作中学习。”
4月9日总校派出第一华中派遣大队,共200余人,以加强初建的抗大第四分校。
4月15日总校第六期在山西省武乡县蟠龙镇开学。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和野战政治部主任傅钟出席了开学典礼。朱德、彭德怀在开学典礼大会上讲了话。朱德在讲话中指出:抗大是共产党领导的学校是八路军的干部学校。希望部队来的同志们,努力学习科学,学习马列主义,加紧政治训练,加紧军事学习,提高军事技术,更加把自己的思想意识锻炼好。
5月10日抗大建议党中央电示各部队,严格掌握选送学员的条件,以保证入学学员的质量。
同日抗大给党中央报告书。报告书汇报了第一至六期招生、教学以及学生成分等有关情况。
5月25日中央军委任命罗瑞卿为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主任,滕代远为抗大副校长。
5月31日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参观抗大第三分校。6月1日总校举行纪念抗大成立四周年庆祝大会,彭德怀出席大会并代表中央军委宣布命令:调抗大副校长罗瑞卿任第十八集团军野战政治部主任;滕代远任抗大副校长。
6月8日八路军总部决定由抗大总校拨2000人与第一二九师随营学校合并建立抗大第六分校,任命刘忠为校长。
6月13日根据中共中央北方局与中央军委华北分会的决定,抗大总校第四团团长洪学智、政治委员穰明德等率领第一团第三营和第四团第一、二营共9个队千余人,从山西武乡县蟠龙镇出发,前往涉县王堡,准备与第一二九师随营学校合并,筹建第六分校。
6月驻鲁南滕县抱犊菌山区的第一-一五师教导大队奉命归抗大第一分校兼管,改为第一分校第一支校;驻鲁西地区的冀鲁豫区教导队也归抗大第一分校兼管,改为第一分校第二支校;胶东支校改为第一分校第三支校。6~7月间,总校转移到晋东南黎城县。
7月1日总校派出的第一华中派遣大队与抗大第四分校合并。
7月7日张际春签发抗大总校4个月(3、4、5、6月)来政治工作简要报告。报告共三个部分:一、4个月来做了些什么和成绩;二、4个月来工作的困难与弱点缺点;三、目前工作动态。
7月14日第三分校举行第一期第二批学员毕业典礼,朱德、王若飞、谭政等出席会议。朱德作了重要讲话。他强调:一、学员们上前线不要骄傲,要和一切的干部团结一致;二、要爱护老百姓、帮助老百姓,不要有军阀的气息,不要妨碍老百姓的利益;三、要尽量团结各党各派各友军一致抗日。
7月15日彭德怀、杨尚昆、左权、滕代远就抗大教育计划致电毛泽东、朱德、王稼祥。电报认为:“惟有目前提高干部之军政素质,乃迫切任务也是军队建设之百年大计。”电报报告了抗大招生计划和教学内容,并建议朱德、彭德怀、刘伯承、滕代远、左权、陈康、阎揆要、王智涛、朱早观等兼任抗大军事教员;杨尚昆、罗瑞卿、陆定一、张际春、周桓、杨献珍、邓小平、任白戈、徐懋庸等兼任政治教员。
7月20日毛泽东致电彭德怀、杨尚昆、左权、罗瑞卿、滕代远,电中指出:同意抗大办高、上级班的计划,惟在教材、教员和环境安定上,延安均较前方为好。故高级班以设在延安军政学院为好,上级班仍设在晋东南抗大总校。
8~9月间总校部分学员提前毕业,分配到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工作。
10月22日总校500多名学员在郭林样、赖光勋、傅崇碧等指挥下,在洪岭一带阻击由黎城向西井突袭的日伪军,经一天殊死战斗,歼敌100余名,取得了洪岭战斗的胜利。随后又连续作战,在“三十亩”同敌军展开夜战,给敌以沉重打击,胜利地完成了阻击任务。
11月初总校转移到河北省邢台县浆水镇一带。
11月9日总校派出第二华中派遣大队,以加强第五分校建设。
11月30日总校政治部确定1940年12月的政治工作中心是:迅速按新编制健全组织,恢复正常工作秩序,深入对于目前时局问题的传达讨论;加紧居民工作;总结第六期政治工作;开始第七期学员的了解与工作准备。
同日总校派出的9个学员队与八路军第一二九师随营学校在河北涉县固新镇会合,正式组建抗大第六分校。
11月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抗日军政干校(缺1个大队)与苏北抗日军政学校合并,在盐城成立了抗大第五分校。
同月为加强第一分校的工作,聂凤智、张英勃率领总校45名教职员组成的山东派遣大队,开往山东省沂南县。
12月10日毛泽东、王稼祥电示彭德怀、左权:为迎接新的局势,大量准备并培养干部是极其重要的。抗大总校不能取消。但由于分校之分散,对各分校之具体领导,应责成各地党的分局及最高兵团首长负责。完全统一领导是不可能的。总校应多注意总结经验,指导方针,统一材料之编辑,统一各种教法。培养教员,调剂干部,以帮助及加强各分校的领导及教育能力。
12月总校第六期学员全部毕业。朱德为毕业学员题词:“努力工作,造成铁的干部,准备反攻。”